<tr id="n8mjp"></tr>
<code id="n8mjp"></code> <del id="n8mjp"></del>

<code id="n8mjp"><nobr id="n8mjp"></nobr></code>

<object id="n8mjp"><nobr id="n8mjp"></nobr></object>

  • <code id="n8mjp"></code><code id="n8mjp"><menu id="n8mjp"></menu></code>
    MENU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本社公告 »

    【光明日報】“首屆農業科技圖書獎”揭曉

     

    2022年11月14日,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首屆農業科技圖書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成員、人事局局長陳華寧出席典禮并為獲獎圖書作者代表頒發榮譽證書和獎章。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賈廣東出席頒獎典禮并宣讀了獲獎圖書名單。

    “農業科技圖書獎”是由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設立、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發展基金會資助的一項公益性圖書獎項,是落實院黨組關于出版社要服務農科院、服務農業科研、服務農業科學家、服務“三農”要求的重要舉措,定期評選表彰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的優秀圖書,旨在發揮好出版社作為農業科技出版國家隊的使命,鼓勵更多專家學者出版優質圖書,推動農業科技出版高質量發展。

    圖書獎計劃每年評選1次?!笆讓棉r業科技圖書獎”評選活動于2021年12月啟動。評選范圍為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正式出版發行的圖書。依據《農業科技圖書獎章程》《首屆農業科技圖書獎評選辦法》的規定,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參評圖書經推薦申報、資格審查、入圍圖書質量檢查、評委會評審和擬獲獎圖書公示等環節,最終產生獲獎圖書15種,其中金獎5種、優秀獎10種。

    附:首屆農業科技圖書獎獲獎圖書及頒獎詞

    一、金獎圖書:5種

    1.《中國牦?!?,閻萍、梁春年 主編;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探賾索隱三十載,鉤深致遠一世情。被牧民稱為“牦牛媽媽”的閻萍研究員領銜培育的阿什旦牦牛和大通牦牛,引領世界牦牛育種方向。本書以我國牦牛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為構架,集牦牛文化和生產之大成,以其內容豐富、理論權威、圖文并茂等出版特色,填補了牦牛精品圖書出版市場空白。

    2.《跨越2030農業科技發展戰略》《跨越2030農業科技學科發展戰略》,李家洋 等 編著;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

    這部農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姊妹篇,著眼于2030年國家戰略需求、農業科技發展和國際競爭挑戰,準確把脈農業科技發展態勢與內外部環境,深刻分析新一輪世界農業科技革命趨勢和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科技需求,全面描繪了我國未來農業科技發展的宏偉目標,為到2030年我國邁向農業科技強國提供了路線圖。

    3.《新時代“三農”戰略思考》,梅旭榮 等 編著;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農業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農業如何實現從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的跨越和蛻變?為回應新時代一系列三農之問,本書聚焦三農領域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總結提煉了新時代三農發展的戰略思考和政策建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獻計助力。

    4.《會吃才有健康——把健康之勺掌握在自己手上》,陳萌山、孫君茂 著;作者單位: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

    民以食為天,食養天下人。近年來,黨和國家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本書以健康飲食理念為指導,通過深入淺出的語言、溫馨貼心的插圖,科學解析當前國人飲食的九大誤區,提出健康飲食方案,引導大家正確地吃、吃出健康來,是抗擊疫情的飲食寶典。

    5.《畫說果樹修剪與嫁接》,王海波、劉鳳之 主編;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在我國果樹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本書以省工、省力為導向,把最先進的整形修剪和嫁接技術等創新成果,通過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講解,讓農民兄弟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這是一場專家與農民朋友面對面的交流,更是農業科學家對果園管理技術不斷探索的生動寫照。

    二、優秀獎圖書:10種

    1.《中國花生種植制度》,萬書波、郭峰 等編著;作者單位: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大食物觀”正在慢慢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作者攜“油瓶子”里的花生向我們娓娓道來,從花生種植的“前世今生”,講到現代高產高效的種植模式,種植范圍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直“流淌”到祖國的大江南北。細細品讀,竟還有歷史、地理書籍的味道,使得科學書籍不再枯燥乏味,體現了作者接地氣、沾泥土的人文情懷。

    2.《鵝病圖鑒》,刁有祥 主編;作者單位: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少兒長吟鵝鵝鵝,因其曲項向天歌。我國是世界養鵝大國,但鵝病的發生始終制約著養鵝業的健康發展。本書在系統圖解鵝病診治的同時,融入現代新媒體元素,通過掃碼看視頻,滿足了養殖戶的掌上閱讀需求,將鵝病診治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3.《中華農圣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研究叢書》,李昌武、劉效武 主編;作者單位:壽光市齊民要術研究會

    仰圣誠如眾星拱北,傳薪莫過得優而刊。20多位作者、10多年的案牘勞形和躬身實踐,以大農業架構、15分冊體量,成就一套農業文化遺產研究與轉化的成功之作,讓世人觸摸歷史文脈律動的同時,充分感受傳統農耕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強大生命力。

    4.《百山祖國家公園蝴蝶圖鑒.第Ⅰ卷》,李澤建 等 編著;作者單位:華東藥用植物園

    這是一個美麗蝴蝶的世界,色彩斑斕的翅膀,翩翩飛翔的舞姿,或御風而動,凌空暢游,或豎起雙翅,棲息枝頭。5位作者,歷盡1800余個日夜,拍攝、精選了1600多張照片,記錄了百山祖國家公園283種蝴蝶。本書的問世是對百山祖國家公園蝴蝶物種資源多樣性的最好詮釋。

    5.《增值肥料概論》,趙秉強 等 著;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二十年卓絕求索,成就新一代綠色肥料增值技術,使中國綠色肥料由長期跟蹤走向自主創新引領。本書聚當代中國之智慧,系統總結了過去20年來我國對增值肥料理論、技術和產品的研究成果,吹響化肥產業全面綠色轉型升級沖鋒號。

    6.《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0》,韓昕儒 張玉梅 胡向東 等 編著;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走勢如何備受世人關注。本書突出戰略導向,深入剖析中國農業產業競爭力,展望未來農業產業發展趨勢,不失為一幅以高質量為底色的農業產業研究全景圖

    7.《畫說肉雞常見病診治》,李連任 主編;作者單位:沂水縣職業學校

    507幅清晰圖片,每一幅都是凝固的回憶,幅幅經典;25種肉雞常見疾病,每一種都是真實病例的再現。本書精心總結作者數十年生產一線臨床診療經驗,用最接地氣的表達形式,讓肉雞養殖讀者看圖即能識病、識病即能治療,成為業界廣泛好評的技術科普讀物。

    8.《農用無人機100問》,薛新宇 等 編著;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關鍵時期,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本書以問答和圖示形式,對農用無人機的高效使用、精準施藥、操作維護等關鍵技術進行了簡潔、準確的解讀,助推無人機在農業生產迅速普及。

    9. 《小動物吃什么科普繪本系列》,楊胡平 著;作者單位: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許多小朋友的生活離農田越來越遠。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走進農田里常見6種小動物的“食譜”世界,帶領小讀者去田野進行探險之旅,激發孩子們對農業科學的興趣、對大自然的熱愛。

    10.《一地多種蔬菜高效種植模式》,祝海燕 主編;作者單位:濰坊科技學院

    充分挖掘光、熱、水、土資源潛力,實現一地多種、一地多收,緩解人多地少矛盾,是現代農業人的不懈追求。本書針對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收集了代表性栽培蔬菜的間、套、輪作等一地多種高效種植模式及綠色栽培技術,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TOP